食品藥品安全將智慧管理

 新聞資訊     |      2013-05-06 06:02

“智慧管理”或將改變中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大格局

一連串不起眼的數字組合,或將改變中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大格局。
“用物聯網電子監管技術,賦予每一件藥品、食品一個獨一無二的20位電子身份證號碼,實現一件一碼,全程追溯和召回。信息對稱了,假冒偽劣產品還能存活下去嗎?”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信國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穎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陳曉穎所說的“電子身份證”,構成了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全力推進的藥品電子監管的核心組成部分。2012年全國兩會前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2011-2015年藥品電子監管工作規劃》(國食藥監辦〔2012〕64號),規劃2015年年底前實現藥品全品種全過程電子監管。

陳曉穎將這一套全鏈條可追溯系統稱作“智慧管理”:通過在藥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加貼“唯一的電子身份證”——藥品電子監管碼,實現藥品的生產、批發、零售、物流配送、使用全過程追溯和流向跟蹤監控。同時實現了藥品流通體系的全封閉管理,使假藥無法進入合法的流通渠道。

消費者可以使用網站、電話、短信、手機應用程序等多種方式,隨時隨地查詢任何一盒入網藥品的藥品監管碼。平臺可準確提供藥品的名稱、劑型、規格、生產廠家、生產批號、生產日期、目前該藥品所在精準位置等信息,如發現反饋信息與藥品實際信息不符,或者監管碼被多次查詢,則該藥品有涉假可能。

這也為監管機構第一時間定位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技術支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表示,當年“齊二藥”、“欣弗”藥害事件發生后,采取人海戰術,花了很長時間才基本上控制問題產品,現在借助電子監管網絡,可以在10分鐘內查清數量和流向,為快速控制問題產品提供保障。

陳曉穎告訴記者,她的公司用信息化手段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了電子監管網的公共信息化平臺,多部門同時使用,電子追溯體系建設有了很大發展,源頭有監管碼的藥廠從1300家增加到5700多家,流通方面有12萬家納入監管網,2012年還將有90萬家醫療機構納入。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屈萬祥指出,國家藥監局實行電子監管碼以來,對藥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進行全程跟蹤,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藥品安全問題。他建議繼續堅決嚴格推行藥品電子監管碼制度,并在食品領域推廣。

2011年,以“創新監管體制機制,確保食品藥品安全”為重點提案,由白立忱副主席擔任組長的全國政協調研組集中調研了電子監管在藥品生產、流通、銷售環節的實施情況。調研組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藥品監管體制機制創新方向表示肯定,并建議加快推廣到食品領域,可先在部分工業化、規?;a或高風險食品中率先試點、分步推行,逐步建立健全高效率、廣覆蓋的食品藥品質量追溯體系,確保食品藥品安全。

地方政府已經開始行動。2012年1月15日,在北京市召開的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會議上,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志寬指出,北京年內將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強化食品安全技術保障。工商部門將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平臺,奶粉追溯平臺是本次建設的重點,今年進入北京市場銷售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原料乳粉、畜禽、水產品等首批高風險食品,市民有望通過上網實現“追根溯源”。 “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币恢睂W⒂谥袊湲a品質量追溯系統開發推廣的北京愛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朝暉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謝朝暉分析指出,美國食品安全法100多年前便已公布,中國食品安全法只是近幾年的事情,需要解決大量信息對稱、共享問題,電子追溯系統既可以幫助政府全面、精準監管,又可以增強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純凈市場,還可以為消費者準確及時提供產品真偽、來源等可靠信息,一舉奪得。他認為,從藥品領域向食品行業全產業鏈的延伸將是大勢所趨。

謝朝暉估算,僅僅目前的藥品市場,未來3-5年電子監管推廣帶來的市場需求就至少40-50億元,未來如果向食品行業拓展,將有更加誘人的市場空間。

上一篇:條碼讓看病從此變得簡單
下一篇:暫無新聞